当地时间1月20日,2023-2024赛季国际雪橇联合会(FIL)世界杯德国站比赛在冬季运动胜地阿尔滕贝格落下帷幕,在备受瞩目的双人雪橇项目中,东道主德国队展现出强大统治力,包揽冠亚军,而单人项目则爆出冷门,奥地利新秀力压多位名将摘金,本站比赛不仅是冬奥会前的重要积分赛,更因赛道难度和天气因素成为选手们技术实力的试金石。
阿尔滕贝格赛道全长1383米,垂直落差达122米,包含17个弯道,其中第12弯“魔鬼之吻”以近乎90度的急转闻名,赛道设计对选手的爆发力、操控精准度和心理素质提出极高要求,比赛期间,当地气温骤降至零下15度,部分弯道冰面出现细微裂痕,组委会紧急启用备用制冰设备,确保赛事安全进行。
“这条赛道需要绝对的专注,”德国双人组合托比亚斯·文德尔/托比亚斯·阿尔特赛后表示壹号娱乐,“稍有不慎就会失去节奏,尤其在高速弯道中,零点几秒的失误可能导致名次大幅下滑。”这对卫冕冠军最终以1分23秒456的总成绩夺冠,领先亚军队友0.3秒。
德国队在双人雪橇领域的优势由来已久,自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以来,他们已连续四届冬奥会蝉联该项目金牌,本站比赛中,文德尔/阿尔特组合在首轮滑行中便建立0.15秒优势,次轮虽在出弯时轻微擦碰挡板,仍凭借后半程的稳定发挥锁定胜局,银牌得主托尼·埃格特/萨沙·贝内肯则在赛后坦言:“我们试图在第二轮冒险提速,但阿尔滕贝格的赛道不允许任何侥幸。”
国际雪橇联合会技术代表马克·韦伯评价道:“德国选手对赛道细节的处理堪称教科书级别,他们的滑行路线选择几乎完美。”值得一提的是,本站比赛也是意大利传奇组合洛伦茨·菲施勒/帕特里克·古伯的退役之战,两人以第5名结束职业生涯,现场观众以长达5分钟的掌声致敬这对两届冬奥会奖牌得主。
男子单人雪橇比赛中,赛前世界排名第9的奥地利选手托马斯·施托赫以两轮滑行总成绩1分38秒902爆冷夺冠,这位23岁的小将在次轮滑出49秒21的全场最快单圈,逆转德国名将费利克斯·洛赫,后者因在倒数第二弯道重心偏移损失0.4秒,最终屈居亚军。
“我从未想过能在这里击败洛赫,”施托赫赛后难掩激动,“第二轮我完全放空大脑,只专注于教练说的‘贴紧弯心’。”洛赫则承认失误:“我在弯道过度追求速度,反而破坏了平衡。”女子单人项目中,俄罗斯选手塔季扬娜·伊万诺娃凭借稳定的发挥夺冠,但赛后焦点却集中在赛道安全性争议上——加拿大选手阿莱娜·索布列娃在训练中因撞墙导致左肩脱臼,被迫退赛。
本站比赛多支队伍测试了新型雪橇材料,美国队首次使用碳纤维-钛合金混合底盘,据称可减少5%的空气阻力;而意大利队则尝试在橇刃涂层中加入石墨烯成分,以提升冰面抓地力,国际雪橇联合会宣布将于下月召开技术会议,评估这些创新是否符合赛事规范。
随着北京冬奥会临近,各队竞争态势逐渐明朗,德国队在双人项目上依然占据绝对优势,但单人项目的格局正被新生代打破,下一站世界杯将于两周后在拉脱维亚锡古尔达举行,届时极寒气候或将对选手构成更大挑战。
中国雪橇队此次派出3名选手参赛,最好成绩为男子单人项目第22名,队长范铎耀表示:“我们与顶尖选手的差距主要在弯道衔接效率,接下来将重点改进起滑技术。”国家队德国籍教练沃尔夫冈·皮尔茨透露,队伍计划在锡古尔达站启用新设计的低风阻连体服,并调整选手的营养补给方案。
雪橇运动的高风险特性在本站再次凸显,瑞典选手马库斯·古斯塔夫松在女子单人训练中因橇刃断裂撞墙,所幸仅受轻伤,国际雪橇联合会随后发布声明,要求制造商对参赛装备进行强制性二次检测。
阿尔滕贝格的夜幕下,颁奖台旁的德国国旗与奥地利国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,当观众散去,赛道工作人员开始修补冰面裂痕——这条凝结了速度与危险的冰带,将继续见证人类挑战极限的永恒故事。